生活中,總有 一類人,他們 是一個讓人「又愛又恨」的物種, 「奉承」人的時候讓我們無法拒絕,奉承他人的時候又讓我們 鄙夷萬分。
這樣的人,江湖上有一個外號——馬屁精,他們會討好上級「歡心」,會拍上級「馬屁」,也會趁機「上位」,謀取個人「利益」, 雖然這種事,對職場的老江湖來説早已「司空見慣」。
對于馬屁精 老闆不是喜歡,而是「無奈」。在印象管理心理學與 人際交往心理學中, 人們藉由擅長表現得手法,來「增加」別人對你的好感,從而對自己有個 「好印象」或獲得利益的現象, 稱之為馬屁精效應,或「討好」效應。
古代有個段子,説一官員不喜歡拍馬屁,每次碰到馬屁精必痛打,正好屬下有個馬屁精。 有一次,馬屁精碰到這位最痛恨馬屁的上司,上司對馬屁精早有耳聞,正好想趁機教訓一下, 結果馬屁精説:「我十分佩服大人。」
官員一聽,覺得機會來了,如果他下一句是拍馬屁的話語,就好好懲治一番。結果馬屁精第二句説了:「 像大人這樣痛恨逢迎拍馬的官長真是『官場清流』,」要是『早點』碰上大人,我又何須溜鬚拍馬?」此言一出,官員引為「 知己」,自此視馬屁精為心腹。
請相信一點,世界上沒有人不喜歡「被人奉承」,如果不喜歡,只是奉承的方法不對而已。
步入職場,我們發現 會「拍馬屁」的人走運很多,原來 「拍馬屁」也是一種工作能力。
不過當我們靜下心來,客觀分析「馬屁精」時, 會發現「馬屁精」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,這也是領導喜歡「馬屁精」的四大理由:
一、觀察能力強能夠對 領導「察言觀色」,「摸準」領導的性格脾氣, 掌握領導的實際需求,附和領導的「辦事風格」。心理學家研究表明,有共同喜好的人容易走在一起,產生共鳴。能夠迎合領導的要求的人, 工作步調與領導合拍,自然會受到領導的「青睞」。
二、表達能力強縱觀職場, 能說會道的人多數比不善言談的人「混」得好。 他們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,能夠區分場合選取合適話題,能夠在尷尬氣氛幫助領導「打圓場」,能夠 把握講話分寸,不會輕易得罪人。 良好工作人際關係,幫助他們走上成功。
三、領會能力強一般情況下,領導交代工作,不會每一件都講得很細緻,往往 只提大原則、大方向,細節問題就由下屬慢慢滲透領會了。
精明的人不需要領導「手把手」交代, 領導只需要開個頭,他就知道尾,準確領會領導的意圖。領導有這樣的下屬,還用得著操心嗎。
四、匯報能力強 領導布置工作下去之後,要知道下屬執行得怎樣,主要依靠下屬匯報了。老實人有個缺點,就是埋頭苦幹, 不善于匯報工作,所以比較吃虧。
而另一種人, 領導下達指令後,馬上無條件執行,定期向領導工作進度, 第一時間向領導 報告辦事結果。
後者能夠讓領導及時了解工作情況,掌握全部過程,做到心中有數。所以, 即使後者邀功請賞,領導也樂于滿足其要求。
少量成本換取大量資源,這正是馬屁精們的成功之處。職場如獵場,綜合以上所敘,我們可以利用一切可能,擺好職業心態, 給自己加槓桿,並放大自己的優勢。讓自己也精明起來, 職位「升遷」不是個難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