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教父》里有一句話:「 花一分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,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,注定是兩種截然相反的命運。」
查理芒格曾說:「 手里拿著錘子的人,看到什麼都像釘子」
多數時候,我們會把成就的大小與情商和智商聯系起來。但僅靠智商和情商遠遠不夠, 如果不具備直擊事物本質的能力,則會拿起錘子開始解決問題。藥不對癥,則病無法根治。要想藥到病除,則必須透過復雜的人體結構,直擊病源,才能藥到病除。
而面對復雜的社會,依然如此。 每件事的背后都有其「病源」,而此正是問題的根源,也是問題的本質。
羅振宇說: 「定義問題,遠比解決問題更重要」。
好比一個人被開除,會把問題點歸結與「和領導關系不好」「公司不近人情」等,但這都不是本質, 本質是他無法為公司創造價值。公司的本質,是團結一群人,運用手上的資源,最大化地獲取利潤。 所有的一切,圍繞著「創造價值」而來。而其他都是次要因素。
當我讀完張磊的《價值》,更加深刻的理解,直接本質對一個人的重大影響。張磊或許可以用傳奇人生來形容,但一切看似的傳奇,在他身上都顯得如此的自然而然。
張磊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:
但你聊天用的某信,出行騎的摩拜,打車用的滴滴,購物用的京東,睡前刷的某音,搜索用的百度,訂餐的美團外賣,家中的格力電器……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股東——高瓴資本。
而張磊就是高瓴資本的掌舵人,一個將高瓴從5個不懂投資的團隊,打造成操盤5000億資本的機構的人。
當然這對你我并沒有太多指導意義,畢竟再牛那也是別人的事,與我無關, 我更想和大家聊聊,價值背后的思考,直接本質的能力。
張磊說:「凡是能被火燒掉的東西,都不重要,比如房子,車子,鈔票或者其他物質財富,而無法被火燒掉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,總結起來有三:知識,能力和價值觀。」
這三樣東西,就是一個人值不值錢,有多大價值的本質。或許很多人認為是資源,人脈,背景這些東西決定了價值。但這三樣東西,依然是自己不可掌控,不可選擇的。 資源和人脈會轉移和消失,出身背景無法選擇。
而知識和能力,卻可以自我選擇去沉淀和積累。有句正確的廢話:「知識就是財富」。大家都耳熟能詳,但去做的卻很少。再看無數的大佬和成功人士,不是名校畢業的就是酷愛學習的, 沒有一個不愛學習,一個都沒有。
在面對社會快速發展的時代, 唯有提升自我學習能力和知識儲備,才有看透變遷背后的本質,以及抓取機會的眼光。而你的選擇,正是你的價值觀決定的。
當下,是個風口不斷涌現的時代,也是機遇不斷撲面而來的時代。 我們不是沒得選,而是可選擇的太多。但,我們在選擇的時候,往往會把 「短期內能賺多少」作為第一選擇。卻忽略了,那些能夠長期帶來價值的事情。
這樣的價值觀必然會帶來盲目的跟風,招商的人往往利用了人們急功近利的想法,割了一波又一波韭菜。因為我們很少會問:「這件事,價值在哪里?是不是在解決社會問題,還是讓這個社會更和諧美好?」沒有!
換句話說, 機會總是給有準備和已經準備多年等待機會的人。而不是,撲上去準備撿錢的人。往往撲上去就是一臉灰塵。因為缺乏行業的知識積累,看不到本質,被浮華的表象所迷惑。
這個時代,最缺乏的是,一顆平靜的心。能夠靜下來,沉淀知識和對本質探索的精神。以至于我們總是被人牽著鼻子走,最后丟了自己。
從張磊的價值觀和投資觀可以看得出來, 所謂的投資,就是發現有價值的人,讓其創造價值,變得更牛逼。
懷才不遇從來就不存在,生不逢時也說不過去,這個時代就是最好的時代。關鍵是,自己是否真的具備價值,是否堅持長期投資自己,升級自己,跟上時代的步伐。
一個愿意專注一個領域,持續不斷的投資自己的人,時間會給他最好的答案。 社會不會埋沒一個具備價值,又可以創造價值的人。社會只會讓這樣的人更強大,更牛。
因為他遵循了 宇宙的法則:讓社會更和諧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