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讀者在后台留言咨詢過關于「升職加薪」這方面的問題。
在我看來,一個職場人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,要想被上司提拔,拿到更高的薪酬,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倆個字:態度。
我們經常說,你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別人,別人往往就會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你。
工作也是如此。你認真用心,工作也會用心對你,反之你若是敷衍應付,工作同樣也會糊弄你。
可以這麼說,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,決定著他的高度以及收入。那些成長速度很快,職業生涯在不斷向上走的人,往往都能做到且做好這三點。
01
不把上班當工作
談及工作狀態,360的創始人周鴻祎曾說過這麼一番話:
不論在方正還是在雅虎,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在給他們打工,可能我真的是一個很有自信的人,我一直覺得是在為自己干,只不過客觀上給公司創造了價值。
另外,我始終覺得應付一件事,就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,干任何一件事,我首先考慮的是通過干這件事能學到什麼東西。
我發現很多能在事業上干出一番成就的人,往往都有這樣一種特質,那就是不將自己當外人,不把上班當工作。
什麼意思呢?
就是說他們通常有著比較強的主人公意識,不僅僅把上班當成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,而是當成自己的事業去做。
一旦有這樣的意識,那麼工作上至少能做到三點:
1. 積極主動,不再需要人督促管理;
2. 認真負責,能高質量地完成工作;
3. 心情愉悅,能從工作中發現樂趣;
可以很肯定的講,一個人若是以這樣的狀態去工作,或是在工作中能有這樣的表現,那麼升職加薪是遲早的事情。
反過來看,很多人之所以一直停留在原地,多年來始終難以更上一層樓,這往往和他們消極的工作態度有很大關系。
對待工作習慣性敷衍了事,沒有自動自發的態度,撥一下才動一下,凡事差不多就行,沒有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,從不想著如何提高工作完成的質量。
說白了,他們其實就是沒有將工作當成自己的事,結果好壞無所謂。
很多時候,正是因為這種將自己置身于局外的態度,這才導致很多人被邊緣化,不被厚待。
02
不把工作當任務
眾所周知,工作能力越是優秀,越容易得到老闆的賞識,越有機會升職加薪,干出一番成績。
那麼,如何才能大幅度、快速地提高我們麼工作能力呢?
這就要說到優秀的職場人身上常有的第二種特質,那就是不把工作當任務。
這又是什麼意思呢?
很簡單,因為任務是以完成為標準,只要完成就行了,雖然這是最低標準,卻也是普遍的標準。所以如果總是抱著完成任務的態度去工作,那麼就很難有長足的進步和成長。
舉一個例子:
老闆讓張三將拍好的視訊剪輯出來。張三便按照常規的要求去剪輯。表面上,這份工作是完成了,但張三得到的成長卻是比較有限的。
而李四在接到任務以后,他的做法是研究同類型題材視訊的剪輯風格,什麼時候該轉場,這里加一個特效是不是更好些,如何才能讓視訊以更好的方式呈現出來,他會有這方面的思考。
那麼,結果是很顯而易見的,李四視訊剪輯能力的提升往往會比張三要快速。
實際上,不把工作當任務的背后,少了幾分敷衍和應付,多了一些學習和鉆研。
真正優秀的人,他們對工作的要求不僅僅是完成這個任務而已,更多的是通過完成這個任務去學習更多的東西,努力地提升自己。
很多時候,如果想要有快速的提升, 真的是需要下這樣的狠功夫,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、成長,總是浮于表面,不去鉆研的話,是很難出類拔萃的。
03
不把任務當兒戲
剛才說不要將工作當任務,強調的是工作時不要為了完成而完成,從而忽略了學習和成長,錯失提升自己的機會。
但說到工作任務,就不得不說優秀的職場人身上常有的第三種特質了,那就是他們從不會把任務當兒戲,一定會認真嚴肅地對待,會不打折扣地將任務完成好。
作家畢淑敏曾在文章《暴風雨是個篩子》里分享過自己的一段經歷。
她考上了一所夜大,每天下班后,要穿越五條街道去上課。
有一天傍晚,台風來了,暴雨如注,那時候電話還不普及,老師會不會去上課呢,她吃不準,不過最后還是去了,風雨很大,幾乎是連滾帶爬地趕到了學校。
看門的老人告訴她,從老師到學生,除了你,沒有一個人來。
畢淑敏感到很沮喪,也很委屈,老人邀請她進屋歇會,對她說,你以后會有大出息,這麼多學生,就你來了,暴風雨就是一個篩子,膽子小的,思前想后的,都被它篩了下去,留下了最有膽識和最不怕吃苦的人。
沒有誰可以隨隨便便成功,畢淑敏日后能成為知名的作家,和她骨子里的那種認真、執著是有很大關系的。
同樣的道理,一個將工作當回事,放在心上,想方設法去努力完成的人,通常都會被善待。
說到底,很多事還是態度決定結果。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工作,工作就會給你什麼樣的高度和收入。
共勉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