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看到一段子,叫「洗頭式社交」,總結得很有意思。
說人與人的遠近親疏,可以根據洗頭大致分為三種類型:一是,不洗頭就可以見的;二是,洗了頭才可以見的;三是,洗了頭都不想見的。
細細去想,覺得這段子言之有理,而且是極其有理。
這種洗頭式社交的背后,其實就藏著人與人相處的真相: 關系好不好,就看舒服度。
01
真正好的關系,相處起來都很舒服
宮崎駿的《神隱少女》里面有這樣一句話:
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,路途上會有很多站,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,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,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,然后揮手道別。
在我們這漫長的一生中,會遇到很多人,也會和很多人揮手道別,所以如何與人交往是生命中很重要的課題。
為此,在后台也經常會有讀者留言問一些關于交友方面的問題,出現頻率比較高的有:
如何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?
什麼樣的人值得我們倍加珍惜?
暫且拋開這兩個問題,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問題:不洗頭就可以見的,到底是哪些人呢?
大致有兩種,一種是并不在意他們怎麼看我們的陌生人,比如說快遞或外賣小哥,蓬頭垢面,穿著睡衣大搖大擺地去取東西,一點不覺得尷尬;二是無需在他們面前有形象顧慮的熟人,比如說父母、親朋好友。
由于第一種屬于偶然性接觸,第二種才是社交常態,而從這種情況可以得出一個結論:越是相熟的人,相處起來越隨意。
換言之,關系越好,越感到舒服。
實際上,真正好的關系,相處起來往往都是很舒服的,輕松、隨意、自然,沒有太多的顧忌,不需要迎合、討好、取悅,不管是愛情、友情還是親情,皆是如此。
有些人可能幾個月都不聯系,但只要一聊起來,就會無話不談;
與有些人在一起,哪怕是沉默,各自忙各自的事,都不會覺得尷尬;
在有些人面前,壓根不用考慮面子問題,不需要偽裝,可以肆無忌憚地哭笑打鬧,可以隨意鉆進一家小酒館把酒言歡;
... ...
這便是上述那兩個問題的答案,值得交往的人必定是讓我們在相處的過程中感到舒服輕松的,這樣的人自然也是值得倍加珍惜的。
02
人際關系的三大真相
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很微妙的,因此才會有很多的相處之道流傳于世。很多時候只有看得透徹,認清真相,最終才能處理得好。
關于人際關系的真相,除了上述所講的關系好不好,就看舒服度之外,還有三點感悟分享。
1. 太累的關系,維系的價值不大
正如上面所講,一段關系怎麼樣,看相處的舒服度。好的關系,相處起來會很舒服,反之亦然!
順著這點講下去,我想分享的第一點感悟,也是人際關系的第一個真相,便是如果一段關系讓你太累的話,那維系的價值就不大,可以考慮遠離。
比如我之前在寫「圈子」這個話題時聊到的一個問題:圈子不同,那就不必強行融入。
因為你根本融入不進去的,即使花費很大的力氣走進這個圈子,你也會出現水土不服的跡象,這種社交的性價比太低了,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太多,但得到的卻很少。
哪怕是親情和愛情也是如此,沒有誰真的離不開誰,既然不是一路人,那就還是少往一條路上擠。
2. 你在意,不代表對方也在意
有些人,你必須洗了頭才可以去見。那麼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:對方是不是也是同樣的心態,必須要洗頭才會和你相見呢?
答案是:未必。
這就是人際關系的另一大真相: 很多關系并不是對等的,你在意并不代表對方也在意,你用心未必就意味著對方也會用心。
所以,當你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,請一定要擺正心態,不要總是站在自己的位置想當然地去要求對方。
如果你看不透這一點,那麼就很容易因不切實際的期待而神傷。人生中的很多不幸,往往就是這麼來的。
3. 有些事不想做,但也要做
有些人即使是洗了頭也不想見,但往往卻又不得不見。或者說,最后因為種種原因還是去見了。
而這便是我要講的第三個人際關系的真相:有些事不想做,但也要做,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太多的身不由己。
怎麼辦?
一是調整心態,理性、豁達處世,內心強大一點,很多問題可能就不再是個問題。
二是強大自己。一個人變得強大,最明顯的受益就是有選擇性多了,有更多的主動權了。
這是一個現實的世界,所以需要我們務實、清醒,唯有如此,才能真正越走越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