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和朋友老文約了一場飯局,正吃得起勁時,老文的電話狂響,無奈之下只能接聽。
電話另一頭他領導的聲音震耳欲聾:
「周末就不用工作嗎?別人都在加班。」
「你要是今天不搞定下個星期就別來來了,公司多的是人做你的工作。」
「別以為你多重要,公司缺了你照樣轉!自己看著辦吧。」
領導的這些話粗俗又沒情商,讓老文很崩潰,好好的一個周末被攪和,老文直接回懟:「我加班的時候你沒看到,我好不容易休息一天你就找茬。既然公司缺了誰都能轉,我缺了你這份工作照樣也能轉,周一我就去辭職,再見了您!」
老文很霸氣的掛了電話,我們拍手叫絕。
「其實我早就看領導不爽了,天天拿現在工作難找壓我們,就吃定了我們不敢反抗,這樣的公司遲早要倒閉。」
老王的這句話確實在理。很多領導都覺得自己給員工發工資就高人一等,壓榨打擊員工。但是別忘了兔子急了也咬人。
話說回來,領導能說出:「公司離了誰都能轉」這句話,說明那個領導的情商真的令人堪憂,格局小更沒有眼界,又怎麼能讓員工信服呢,離職時遲早的事。
馬云說過,一個員工辭職只有兩點原因最真實:
1、錢,沒給到位;
2、心,委屈了。
其實第二點才是最重要的,公司和員工本是相輔相成的關系。公司給員工平台創造價值,員工為公司賺收益,員工盡心盡力,公司惜人才給夠錢,只有兩者都相互尊重,才是雙贏。
但是很多領導只是把員工當做「打雜」的,我發你工資你就該聽我的為我賣命。
我們早就過了把一家公司當做一輩子鐵飯碗的時代了。如今社會,每個人都有多重選擇,現在的職場人,工作不開心可以辭職,看不慣領導會辭職,工資少會辭職,總之不會委屈了自己。
「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」,既然公司離開了我也能轉,我離開公司照樣能干!
拿這些話威脅員工的領導,愚蠢傲慢,低估了員工的能力也絲毫沒有考慮過這句話背后的成本。
我一個HR朋友說過:「你知道員工的離職成本有多高嗎?招人填坑有多難嗎?」
除了時間、金錢的成本,一個員工離職會引起大約3個員工產生離職的想法。如此計算,如果員工的離職率為10%,則有30%的在職員工正在另謀出路,這樣折騰下來,公司還怎麼運轉。
所以,公司離開誰都能照樣轉?真的未必,如果人心渙散,領導不得人心,最后的結果只會是兩敗俱傷。
真正聰明的領導會珍惜人才更會讓員工心服口服的跟隨自己。
特別是對于正處于創業時期的小公司來說,能招到人就不錯了,如果遇到合適崗位的人才更是想法設法留人。
能讓優秀的人才留下的,才是合格的企業。留住人才靠的絕不是壓榨和威脅,而是尊重。
在德國,員工在一家企業工作20年以上是很常見的事情。在寶馬工廠,有很多工人一干就是40年,員工的高忠誠度是德國企業的特色,這也是他們能做強做大的原因。
一位德企高管說過:「那些讓員工感覺沒有歸屬感的企業,我覺得是公司把錢看得太重,對員工不夠好。一家企業要想辦的長久,關注的重點就應該是長期目標而不是盯著短期利潤。」
給員工發揮才能的舞台,給予他們應有的利益和福利,員工得到歸屬感和成就感才不會有跳槽的念頭,會心甘情愿賣力干貨。類似「公司缺了誰都能轉」這種話永遠不要對員工說。
企業尊重員工才能共贏未來!
如果不幸你遇到了像小文一樣低情商的領導,那麼勸你早點為自己備好后路,多呆一分鐘都是對自己的消耗。
(1)提升核心競爭力雖然我們可以很剛的懟老闆說:「我離開了這家公司照樣干」。但是這句話建立在你真的有能力,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,那麼到哪里都有你的一碗飯吃。
否則只是虛心的叫囂,自斷后路,離開這家公司你還未必能找到更好的。
職場上有句話叫做:「職場不相信眼淚,要麼忍要麼滾。」
沒有能力,你只能委屈自己忍氣吞聲,只有你有能力,你才有隨時說走就走的勇氣。
所以,在說出辭職之前,請你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,拿實力說話!
(2)留意新平台現在的就業環境找一份滿意的工作真的不容易。勸大家不要輕易裸辭,如果要辭職就一定要提早留意新平台,「騎驢找馬」也不失為一種良策。
找工作還是先確定自己的目標和清楚了解自己的定位。
因為一句話沖動盲目辭職,找到更好的當然皆大歡喜,萬一找不到合適的或者不如之前的,那就是坑了自己。
當然這所有的前提都是你足夠優秀,有去更高平台發展的能力。
公司和員工,本就是互相尊重互相成長的共贏的關系,如果你是領導,希望看了這篇文章,永遠不要說出如此讓人心寒的話。
如果你是員工,遇到了不尊重員工的領導,勸你趁早為自己備好后路,不斷提升職場競爭力,也別忘了給自己找好下家,有說走就走的能力和有勇氣!
討論:領導說:公司缺了誰都轉?這句話你怎麼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