諸葛亮因為擅于識人用人,所以劉備三顧茅廬,也要請他出山。而諸葛亮臥居草廬,就能知道天下大勢,這就是他智慧過人之處。
諸葛亮說過一句識人口訣:「醉之以酒,以觀其性」就是說識人的時候,可以請對方飲酒。因為酒精會讓人變得麻木,忘記偽裝自己,這樣才容易看出他的本性。
具體我們應該如何應用呢?其實可以在酒桌上,觀察別人的言行,從而判斷他的動機,酒桌上用好這二條識人術,就能看人一看一個準。
一、喜歡吹噓的人不務實
其實,現在有很多人都非常熱衷于參加各種飯局。有的人是因為工作應酬,不得不參加飯局。有些人是為了結交人脈,拓展自己的人際關系。但歸根結底,飯局之所以盛行,因為它是重要的交際場所,便于大家交流,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。
所以,我們最喜歡在飯局上遇到兩種人,一種是有實力的人,有資源可以被我們借助。另一種是非常真誠靠譜的人,這種人值得我們信任,可以一起共事。有實力的人,當然很好辨別,他們無論身處何地,都會成為人群中的焦點。但是可靠的人,其實很容易看走眼,因為很多人在酒桌上都特別善于偽裝。
我們到底怎麼發現可靠的人呢?其實從酒桌上大家的言行,就能看出端倪。凡是真正有本事的人,他們往往很低調,反而是別人去巴結他們。只有沒本事的人,才喜歡吹噓自己,標榜自己多麼厲害。南懷瑾大師說過:「一個人越是吹噓什麼,就越是欠缺什麼。」
這其實是人的本性,每個人都想掩蓋自己的弱點,不想被人發現。但是這種人又缺乏自信,所以才想方設法掩飾,他們以為把自己吹噓的很厲害,別人就不會懷疑,所以才總是自吹自擂。遇到別人辦不成的難事,他們就會說這事找他,對他來說是舉手之勞。但是你真去求他辦事,他就會一再推脫,他的承諾只是說說而已,根本不務實。在酒桌上,如果遇到這種喜歡吹噓的人,就知道他們說得多半不可靠,千萬不要輕信。
二、從不請客的人很自私
俗話說:「君子之交淡如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。」正人君子之間的交往,都是出于共同的愛好,共同的理想,所以人們之間交流的是真聽真看真感情。這種人與人之間關系,不摻雜任何利益,也沒有什麼功利的心理,這才是真正的情誼。
而小人之間交往,講求的是利益交換,只要有利可圖,就算是對待仇人,也可以放下仇怨,去幫對方做任何事。這里的放下仇怨,并不是寬宏大度,而是利益面前,一切都可以放下。這種人不僅沒有傲骨,操守也為人所不齒,所以我們說他們是小人。
在酒桌上,如何去辨別這種唯利是圖的人?其實,有一個很好的辦法。我們常說:「禮尚往來。」人與人之間,除非到達了相交莫逆,可以不分彼此的程度。其他人之間,其實都要遵守禮數,這樣才能顯示出自己的素養,顯示出對別人的尊重。
別人給予了我們禮遇,我們也要回禮給別人,這樣才能有來有往,不斷加深感情和信任。那種唯利是圖的小人,連這一點都做不到。別人請客吃飯時,一喊他就去了,為了去占便宜。他卻從來不會回請別人,不肯為朋友花一分錢。我們抨擊這種行為,當然不是為了吃他一頓飯,而是這種人對待朋友,連最基本的付出都做不到,當我們有難事發生,又怎麼能夠相信他們可以挺身而出呢?這種人不會顧及朋友情誼,把錢看得很重,所以和自私,我們不能輕信。
在酒桌上識人,要記住一句話:「若要斷酒法,醒眼看醉人。」這句話本意是,很多人喝醉之后,都會洋相百出。如果我們想要戒酒,就去看看這些人可笑的醉態,自己就不愿意喝醉丟人了。
引申的意義,其實就是告訴我們,在酒桌上去看喝醉的人,才能把一個人看準確。因為這時候,人就會展現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,甚至會「酒后吐真言」,暴露出自己內心的想法。這時候去聽其言,觀其行,就能看清別人的真面目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