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。我們被教導要善良、關愛他人,并盡自己所能去解決他們的問題。
然而,有時候,過度的幫助卻可能會引起別人的惡意。除了老祖宗的「升米恩,斗米仇」這種直擊人性的告誡外,幫助別人也并非那麼容易。原因很簡單。
(1)平等感的缺失
幫助可能會使對方感受到平等關系的缺失。因為無論是哪種幫助,都包含了一種「居高臨下」的施舍意味。
在人際交往中,人們通常追求一種平等的地位。「幫助行為」可能會無意中讓受助者產生一種被看輕的感覺。這種感覺會導致受助者產生抵觸情緒。
甚至受助者會通過惡意行為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地位。例如,一個經常接受他人幫助的人可能會對幫助者產生敵意,以證明自己并非軟弱無能。
(2)失敗歸咎
幫助他人可能會讓他們產生依賴心理。這種依賴會導致他們喪失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,從而在面對困境時變得無助。
而人們通常是不能承認自己的無助和無能的,當這種無助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時,他們可能會把自己的失敗歸咎于那些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,認為他們的過度關心導致了自己現在的窘境。
(3)被利用
幫助他人也可能讓自己成為別人利用的工具。
有些人會故意表現出無助和脆弱,以此來操縱他人為他們提供幫助。這種情況下,你的善意可能被惡意利用,使你陷入困境。
例如,在金錢方面,過度幫助可能導致你承擔他人的債務,從而使自己陷入財務危機。
(4)隱私邊界
幫助他人時,最容易產生問題就是,當你試圖了解他們的問題以提供幫助時,你可能會無意中侵犯到他們的隱私,甚至不自覺地打破人與人之間的界限。
這種邊界侵入可能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和敵意,甚至會被誤以為你在借著幫助的名義,占便宜,從而導致關系緊張甚至破裂。
結語:
幫助沒有那麼簡單,想要妥善的幫助別人,并收獲別人的感謝,不僅僅是靠著一腔熱情就行,很多時候還需要智慧和經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