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益友同行,如良師相伴。
古語有雲: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」
與什麼人同行,決定了你擁有怎樣的人生。
人際交往中,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深交?
晚清名臣曾國藩在日記中留下了四句話:
端莊厚重是貴相,謙卑含容是貴相,事有歸著是富相,心存濟物是富相。
遇到虛偽的損友,學會躲著走;
遇到真誠的益友,要主動靠近。
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能深交呢?
瞭解一個人的人品如何,看這4個細節就知道了。
三毛說: 「世上的喜劇不需要金錢就能產生,世上的悲劇大半和金錢脫不了關係。」
利益是人性的一面鏡子,它能看透人心,品鑒人品。
在當今社會,朋友之間難免商業合作,促進生意進步和利益共贏。
記得在電視劇《雞毛飛上天》中有這樣一個細節:
楊氏集團的千金小姐楊雪,到陳江河縣城的襪子廠考察。
楊雪,解散了原料車間,解散了原料車間,許多工人打算離開時,柱子叔找陳江河理論,楊雪說原材料價格進價高很多!
陳江河才發現,自己最信賴的親人柱子叔,竟然私自吃回扣。
白岩松曾說:
「人品是最高的學位,德與才的統一才是真正的智慧、真正的人才。」
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,合作一次就知道了,看對方是只看重利益,還是看重事情。
電影《寄生蟲》裡有句話:「錢是一個熨斗,能熨平一切褶皺。」
重利輕義的小人,躲遠點好!
在這世界上,最難的就是借錢,最容易的也是借錢。
很多你信任的朋友,打著信誓旦旦的旗號,跟你借一筆錢度過難關。
對方的靠譜讓你對他百般放心,輕鬆把多年的積攢匯給對方,對方認為是理所當然。
然而當你要對方還錢時,你才發現人性的醜陋。
錢鐘書在遇到類似的事情曾感慨道:
「借錢前是朋友,借錢後是大爺,還了錢便是恩人。」
曾經于歡水借錢給朋友,三番五次要不回來。
碰到借錢的呂夫蒙,幾乎哀求的口氣跟對方說要還錢,
對方竟然大言不慚說:「還錢要看我的心情。」
有句話說得好:
何必勉強與道不同者做朋友,陽關道,獨木橋,陌路相逢,客客氣氣已經足夠。
許多人打著朋友的名義跟你借錢,等到還錢時,則躲躲藏藏,或針鋒相對。
這樣的損友,還是遠離為妙。
高情商的人,讓你如沐春風;而不會說話的人,則讓你百般難受。
世界上最難受的是就是最信任的人,說出最惡毒的話。
相信你也有過這樣的體驗:
自己明明最信賴的人,自己犯錯後,沒有站在自己的角度安慰,反而句句帶刺,針針見血。
一個人的人品,都藏在他一言一行的細節裡。
我最喜歡的一個朋友,從小一起長大。
我屬于遇到事情傾訴,而她則每次都能傾聽,安慰我,並給出建議。
我跟朋友聊天完後,我們都很開心,我們再去一起吃飯,遊玩。
許多時候,生命的美好,就在于當你煩心時,旁邊始終有一個人站著幫你。
還有一類人,總是踩低捧高,隨大流,沒有做人的原則和標準。
《自卑與超越》裡有句話說:
面對任何表現得高人一等的人,我們都可以合理懷疑他們行為的背後都存在需要極力掩蓋的卑微感。
當你打算用到一個人時,對方總是頤指氣使,仿佛自己是天王老子。
當他用到你時,往往低三下四,半句話不敢多吭。
這樣的人,往往是最壞的。
曾經在單位遇到的一位同事,本來都是同一部門的,同級的同事。
對方為了顯擺自己的先來後到,總是對職場新人指指點點,讓新人難受至極。
曾在網上看到這句話說:無德者不交,無為者不交,無愛者不交。
古人說: 「君子慎所擇,休與D獸伍。」
意思是,交友時要慎重選擇,別交到了品性不好的人。
真正值得交往的朋友,無需刻意相求,但需我們有識人的眼光。
一個人端莊厚重,才會懂得敬畏,處事沉穩;
一個人謙卑含容,才會低調踏實,心胸寬廣;
一個人事有歸著,才會言而有信,待人真誠;
一個人心存濟物,才會仁慈善良,精神富足。
與益友同行,如良師相伴。
餘生不長,一定要和靠譜踏實的人在一起,才能避開人生險灘,成就最好的自己。